报道全文: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、全国教育大会重要部署,落实黑龙江省教育厅《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《黑龙江省“十四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》,切实推进《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》《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(2022—2025)》实施,自2023年以来启动黑龙江省边境县精准帮扶培训项目,以“太阳城
计划”为主渠道主抓手,面向专兼职培训者、名校长、名师、名班主任开展为期三年的递进式系统化专项培训,推动本地教育高质量发展,为全面落实中央“兴边富民、稳边固边”重大战略提供有力支持。
2023年,自陕西师范大学接到“黑龙江省边境县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三年会战”项目任务以来,学校高度重视,校领导亲自参与方案研制,太阳城网站
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展训前调研和入校诊断,为来自同江市、抚远市、饶河县的455位专兼职培训者、名校长、名师、名班主任量身定制培训方案,按照“一年打基础、两年提层次、三年成体系”的思路,以更新观念、解放思想、丰厚底蕴、拓展能力为出发点,经过前期精心筹划、系统设计、科学论证、积极组织,目前两年度的培训任务已高标准顺利实施,并初见成效。

开班仪式
一、精准把脉,以全方位立体式调研洞悉培训需求
致广大而尽精微。本项目既着眼大局又洞察细微,坚持需求导向,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。
“致广大”,深刻把握教育部、黑龙江省教育厅战略要求,全面掌握三个边境县学校发展规划、课堂教学、班级管理、教研活动开展等方面基本情况。同时,发挥学校资源优势,分析历年培训数据,分类梳理培训者、校长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施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与广泛性需求。“尽精微”,“1年打基础、2年提层次、3年成体系”该项目强调对学员的递进式培养,一方面收集2023年培训反馈意见,就反映的增强实操性指导、增加优质课展示观摩、合理调整培训时间与方式等问题与专家团队、各县项目负责人开展积极沟通;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本年度问卷调研、电话访谈、线上研讨,掌握现阶段存在的教师教材驾驭能力较为薄弱、“三名”工作室建设不完善,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实问题,了解每位学员的个性化需求,精准研制培训方案。
二、靶向施策,以多维度系统化思路绘制培训方案
供需精准匹配,通过对前期调研情况的深度分析,专家团队反复论证,本项目按照“实施-评价-跟踪”的一体化流程,系统绘制培训“方案图”。
实施维度,构建起“理论学习+跟岗研修+红色研学+精准送教”的培训体系。在理论学习阶段,邀请知名高校专家、一线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和优秀教研员,从政治素养提升、教育理念更新、教学方式变革、信息化素养提升、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;在跟岗研修阶段,学员分层分类分批次走进西安市各个优质中小学及幼儿园,在校园管理一线、课堂实践一线、教学研究一线生动开展全周期浸润式学习;在红色研学阶段,发挥区位优势,在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教育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坚定教育使命担当;在精准送教阶段,深入三所边境县各个学校,聚焦工作室建设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内容,通过推门听课、实地调研、示范指导等方式发现真问题、传授真方法,强化培训的双向互动。
评价维度,构建起基于OBE理念的三维评价模式。突出结果导向,将成果产出作为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,从研修课程作业完成情况、“三名”工作室建设情况、教育帮扶成效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。基于此,建立研修过程(参与度、效能度) + 研修任务(完成度、品质度) + 研修影响(实践度、辐射度)三维评价目标,实施“过程性学习评价 + 结果性任务评价 + 影响性作用评价”的三维评价模式。
跟踪培养维度,构建起“U-G-I-S”多方协作机制。本项目形成了高校(University)、教育行政部门(Government)、教研机构(Institution)、中小学校(School)协同共育的共同体。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,对学员在调研分析、工作室运行、成果建设等方面给予延伸性指导;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保障,对“三名”工作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从经费支撑、发展管理、监督评价等方面提供成长性支持;教研机构协助学员开展课题研究,为其提升教学研究能力、凝练教育理念提供研究型指导;中小学跟岗基地导师与学员建立长期稳定联系,提供常态化实践性指导。
三、稳步推进,以多元化专业型队伍保障培训实施
本项目在明确培训“时间线”“方案图”基础上,共组建三支专业队伍稳步扎实推进培训实施。
核心专家团队。由高校知名专家、教研员、一线优秀教师、“三名”工作室主持人组成,在本项目实施的前中后期给予全过程指导。前期,作为项目智囊团,在需求调研、项目设计方面给予专业支持;中期,主要参与工作室建设指导,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,在集中研修阶段共进行7场专题辅导,给予学员关于工作室建设的理念引领与方法启迪。一方面参与精准送教,由学院院长亲自带队,专家们分别前往同江市、抚远市、饶河县15所样板学校,组织示范教学30多次,开展专业指导40余场,通过“面对面”诊断、“手把手”指导,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;后期,专家团队还将就工作室建设情况开展持续指导,并就下一年度培训设计开展相关研究。

专家案例教学


送教指导
实践导师团队。由跟岗学校校内优秀教师、校长组成。跟岗研修期间,本项目为学员分学科、分学段、分类别“一对一”匹配实践导师,学员跟随导师深入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,既学习观摩又深度参与,切切实实地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接受全过程全方位指导,同时与导师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实现常态化互动交流。整个跟岗期间,共有西安市5所学校(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、西安锦园学校、沣西新城第二学校、沣西新城第四学校、沣西新城实验学校)200余名一线教师、校长参与指导工作。


跟岗指导
教务管理团队。由学院项目负责团队成员组成。在跟岗研修阶段,坚持每期每校安排1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随学员一同深入跟岗一线,实时掌握学员学习动态、监督学员学习成效、反馈学习培训问题,扎实做好学员-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;在红色研学阶段,每期分五组形成1名班主任+1名当地跟班老师的组合,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与有序开展;在精准送教阶段,每个边境县送教队伍中配备2名教务管理人员,从专家遴选、方案制定、行程对接等各方面提供服务保障。
四、持续深化,以“钉钉子”精神促进培训走深走实
本项目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,促进丰富而高质量的研修成果生成。经总结梳理,455位培训学员均结合工作实际和培训实际顺利完成了“听课记录表”“教研活动记录表”“特色活动记录表”的提交,完成了工作室建设方案与教师研修方案的撰写。经过两年的培训指导,三个边境县专兼职培训者的指导能力、名优校长的办学能力、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能力和骨干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均有明显提升,“三名”工作室建设初见成效,对于本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引领作用正在持续发挥。

相关宣传报道

学员简报
作为项目承办单位,深知任重而道远,为持续将此培训项目做细做实,我们还将在成果转化、模式创新、跟踪指导等方面深耕细研。
强化成果导向。注重理念引导,不断深化学员个体对项目背景、项目方案的理解认识,使学员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成果意识;注重能力迁移,更加重视提升学员“导”的能力,激发学员在本地本校切实发挥好指导、引导作用,带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;注重深层研究,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,提升对培训成果的预设、生成和凝练的意识和能力,加强培训成果转化与案例提炼。
创新培训模式。用好学员资源,增强学员粘性,探索激发学员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方法,引导其从单一学员身份向管理者、组织者、教授者等多元身份转变。充分发挥在线指导的补充和支持作用,利用好数字化教育技术与平台,实施“空中课堂”等培训方式,运用好在线教育资源,探索订单化、菜单式选学模式,打破边境各县学校距离远分布散等地域限制。
健全跟踪指导长效机制。探索有效可行的培训跟踪管理方案,实现培训学员与学员之间、学员与导师之间、学员与教务管理团队之间的实时高效互动,并深入研究学员的发展性需求,对学员从教学、科研、工作室建设等方面进行长期稳定的跟踪式指导。
报道链接://mp.weixin.qq.com/s/qsObEaXT8wOZScd99W9c_A